0505-18

今日头条|“云胶片之父”接受HIT专家网专题采访

发布者:宁波全网云

明天国际  4月30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HIT专家网news ,作者陈曦

HIT专家网newsHIT专家网news

HIT专家网(www.HIT180.com)是北京和思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专注医疗信息化(HIT)市场咨询服务的信息交流平台,自2012年6月18日正式创建上线以来,形成了专业的内容服务、会议服务、咨询服务,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来源|HIT专家网news(ID:HIT180com)


HIT作为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著名媒体,2020年4月14日,针对后疫情时代迅速加温的云胶片服务及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全网云医疗董事长,“云胶片之父”潘仁进接受HIT记者一个小时的视频采访。以下为HIT刊发的全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实质是医学影像服务的数字化变革浪潮已近在眼前,不可阻挡。
“云影像服务已经如同一壶即将烧开的水。”从2015年开始研发推广“云胶片”至今,明天国际全网云医疗董事长潘仁进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
面对这壶已经快烧到沸点的水,有人在试图降温,更多的人在添柴加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实质是医学影像服务的数字化变革浪潮已不可阻挡,且近在眼前。
明天国际全网云医疗董事长潘仁进

方便、环保,这是“患者的选择”
成长于浙江这片创业热土,潘仁进认为“云胶片”之所以能够走向市场,不靠红头文件引导,而是因为它是人们发自内心的选择,这也是互联网生命力的本质所在。
医用胶片产业已存在近百年。但随着数字化影像的到来,塑料胶片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被迅速淘汰。这也让潘仁进开始审视我国传统胶片这个产业。通过走访多家医院,他发现有一些影像检查是排查性的(比如日常体检),检查结果大部分都是阴性的,实体胶片打印连患者都觉得不需要,因此放射科窗口经常堆积大量无人领取的胶片,医院想要丢弃又怕患者来取。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在患者端更为常见,拿回家的胶片怎么处理似乎都不恰当,而且最终还污染环境。
患者完成影像检查后,最有价值的是可供医生做出诊断的无损DICOM格式影像,以及医生签发的影像报告。至于这种影像是用什么介质承载的,其实关系不大:影像在塑料上进行固化就是实体胶片,通过数据方式保存在服务器上提供下载浏览,变为“数字化的胶片”,也未尝不可。
“云胶片”的产品逻辑由此建立:它是面向患者提供的数字影像服务,和实体胶片一样,承担着向患者告知影像检查结果的重要职责。经过授权后,用户可通过二维码、短信等快捷方式,对DICOM格式影像与报告进行下载,并不限次数地直接浏览;遵循相关政策的要求,数据存储时间为门诊患者15年、住院患者30年。相比实体胶片,“云胶片”不仅更轻便、更环保,也为分级诊疗和异地转诊创造了便利。
2015年,敏感于上述需求,全网云医疗正式推出“云胶片”。潘仁进认为,“云胶片”的技术实现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对标实体胶片,建立起完善的服务流程与商业模式,从而让患者、医生、医院三方真正受惠。比如说,如何增强患者的“获得感”,确保浏览与下载时的过程流畅与隐私安全?患者将“云胶片”分享给其他医院的医生时,如何满足这一场景下的读片需求?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或保险理赔,如何承担起“呈堂证供”的作用?“云胶片”是对医学影像服务的数字化升级,不是引入一套系统即可轻松实现的,必然要涉及原有服务流程的优化与改造。
在推广“云胶片”的5年时间里,从最开始的不被理解与信任,到现在被公认为大势所趋,潘仁进的策略是把一切交给市场,“让患者自己选”。据了解,在“云胶片”服务的医院名单中,成绩最亮眼的医院,其实体胶片的使用量只有原来的3%-4%,大部分医院也能做到10%左右。到底是哪些患者更愿意选择“云胶片”呢?显然年轻人的比例要更高一些,但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就不接受。“很多老人看病是没有子女陪同的,但又特别希望子女能看见自己的报告,所以他们反而会愿意选择分享性和互动性更好的‘云胶片’。把二维码发给子女,一下就能看见了,这个体验对他们来说非常好。”

竞争中浮出行业共识
2018年8月,浙江省物价局联合浙江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明确数字影像服务收费标准,无疑为数字影像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一时之间,模仿者蜂拥而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概念模糊打擦边球、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有的医院和服务商在PACS系统上直接开发患者移动端浏览服务,却没有采取充足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也因此产生。
在服务质量上“偷工减料”的情况更为常见:有的服务商只提供影像浏览服务,不提供下载,或只提供有限次数的免费浏览;有的直接与PACS系统共用存储,节省云主机、云存储的租赁费用,但给医院留下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还有的将门诊患者的影像存储服务,由15年的全热数据变为2年热数据+13年冷数据,存储成本下降75%,而且医院只有在2年后才能发现服务的差异所在。
2018年11月,有感于当时的行业乱象,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浙江省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出台了《浙江省数字影像服务专家共识》,对服务规范、存储要求、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在涉及服务商方面,《共识》要求:服务商需具备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或生产许可证,云影像服务相关软件需具备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医用软件著作权证书;租用或自建的云主机、对象存储应通过工信部数据中心联盟可信云认证,云影像服务商及存储服务商均需具备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证明;必须提供灾备、提供数据安全白皮书,并以协议方式约定数据安全责任等。
《共识》中要求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信息化界同仁可能有些陌生。就在今年3月,还曾出现过一起关于“云胶片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误读事件。事实上,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医疗信息管理软件”属性做出的界定原则:“如果医疗信息管理软件包含患者诊断、治疗数据和影像,按照软件处理对象(影像、数据)的不同,将软件产品规范到‘21-2影像处理软件’或者‘21-3数据处理软件’。”
由于包含患者的影像数据,“云胶片”是需纳入监管的医疗器械,也即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过程监管,确保产品与服务的安全有效性,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病患安全。2015年,全网云医疗曾向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起对产品属性的咨询。经省局向国家局请示后,回复为“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监管”。2017年4月,全网云医疗成为业内首家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云胶片”服务商。
上述《共识》,是放射专家从临床使用的角度为“云胶片”们提出的要求。对于新生事物而言,市场的发展逻辑与监管逻辑还需要不断协调与磨合。但经过时间的检验,共识将进一步细化,并上升为公认的标准,从而推动全行业的规范发展。
下一步棋,“云胶片”该怎么走?
虽然面临着新老技术、不同产品的激烈交锋,但医学影像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已不可阻挡。度过“成长烦恼期”,“云胶片”们无疑将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对此,潘仁进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需要通过切实举措,帮助医院摆脱对实体胶片的路径依赖,实现数字影像服务的全电子化流程改造。据潘仁进介绍,全网云医疗将继续加大项目投入,为医院建设一站式影像服务中心与云影像诊断服务平台,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更好地发挥“云胶片”的使用价值。
全网云医疗为医院打造的一站式影像服务中心
其次,继续打造服务闭环,提升“云胶片”的流通性。当患者携带“云胶片”去影像数据未能实现互联互通的医院问诊时,如何解决浏览问题?全网云医疗的解决方案是,为医院提供一款硬件设备“电子阅片器”,挂在诊间或手术室,既可以看实体胶片,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审阅“云胶片”,特别适合MDT多学科会诊的需求。2019年,已有500多台电子阅片器在医院得到了应用,今年的出货量预计将达2000台。
全网云医疗推出电子阅片器
第三,在“云胶片”平台上着力拓展数字影像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引入AI影像技术,帮助更多的数字影像应用在云环境中合法合规的落地。这不仅能帮助医院提升AI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影像诊断服务,也是提高“云胶片”服务黏性的重要手段。
最后,在收费问题上,潘仁进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在胶片是单独收费的地区(如浙江),需要为数字影像服务申请物价收费,同时出台收费标准;但在胶片并未单独收费的地区,医院和服务商只需将重点放在做好服务上,让患者自己在实体胶片和“云胶片”之间进行选择即可。



0707-27

今日头条 | 云胶片服务与云影像服务到底有什么区别?

详细信息  >